示范案例丨耳穴压丸联合艾灸治疗1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护理

2024-03-16 00:24:2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示范案例丨耳穴压丸联合艾灸治疗1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护理刘晓宇,卢英,肖亚姿,等. 2023. 耳穴压丸联合艾灸治疗1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护理[DB/OL]. 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库. DOI:10.12209/ CAIM2

  摘要:本文总结耳穴压丸联合艾灸治疗1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护理体会。基于中医辨证,通过采用耳穴压丸和艾灸治疗,配合健康教育、心理护理、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,能够显著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,提高痛经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 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、坠胀,伴腰酸,严重者会出现手足厥冷、冷汗淋漓、恶心呕吐、甚至剧痛晕厥症状。原发性痛经是痛经中的一大类,多见于青春期少女,多在月经初潮后不久便出现周期性腹痛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我国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达36.06%,在这36.06%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中,75%以上为青春期原发性痛经,且该类人群在该疾病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,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并造成精神和生理上的伤害。目前,西医治疗多在痛经时口服止痛药,如非甾体抗炎药,单纯止痛治疗的疗效短暂,难以持久,无法根治,长期服用,会出现不良反应。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干预方法,以中医整体观作为核心思想,以辨证作为依据,以患者需求为导向,通过对患者多方面的护理干预,使患者达到一定的健康状态。中医护理中耳穴压丸是通过选择特定的耳部穴位,能够调节生殖轴功能、平衡内分泌、镇静镇痛等。艾灸疗法所用原料艾是一种纯阳之物,对脏腑功能具有调节作用。两者联合运用能够调整脏腑及冲任、胞宫功能,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本文回顾1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采用耳穴压丸联合艾灸治疗的护理经验,现报告如下。

  患者女性,15岁,学生,2022年9月20日初诊。患者主诉:小腹剧痛难忍4 h,手足畏寒。现病史:今行经第1天,下腹疼痛明显,进行性加重,腰部酸痛、经期伴有血块。既往史:体健。体格检查:神志清楚精神欠佳,腹痛拒按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冷汗淋漓、坠胀。月经史:患者13岁月经来潮,经期3~5 d,周期26~35 d,经量少,经血暗红,有血块。患者舌质紫暗、苔白,脉沉紧。辅助检查:妇科B超,直肠-腹部诊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。中医诊断:经行腹痛。辩证分型:寒凝血瘀。西医诊断:原发性痛经。治疗法则:温经散寒,化瘀止痛。治疗措施:遵医嘱给予耳穴压丸及艾灸治疗。

 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(VAS)法评估患者下腹疼痛程度。评分标准:使用尺子分为10等分,让患者用视觉模拟疼痛感受的评分标准说出自己处于的刻度,0表示无疼痛;1~3表示有轻微疼痛,能忍受;4~6表示中度疼痛,并影响睡眠;7~10表示疼痛剧烈,难以忍受。该患者下腹疼痛评分为7分,属于重度疼痛。

  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判断标准:①小腹疼痛:0分:无疼痛;3分:轻度疼痛;6分:中度疼痛;9分:重度疼痛。②经量少:0分:无;2分:有。③色黯淡且有血块:0分:无;1分:较少有血块;2分:时常有血块;3分:血块较多。④经行不畅:0分:无;1分:有。该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为15分。

  2.2.1.1 耳穴压丸技术:①患者取坐位。给予患者双耳,包括耳前、耳后5次,循环大周天、小周天、耳甲内五脏、耳背、耳尖、及耳轮结构的顺序,每个部位10次,点压三角窝10次,至耳廓血管扩张,循环旺盛,通经活血。②用75%的医用酒精消毒患者耳廓。选穴:主穴有子宫、盆腔、腹、内分泌、下焦、神经系统皮质下,因子宫、盆腔、腹、下焦为相应部位取穴,以调理气血,行气止痛。配穴有神门、肾、卵巢,因神门和神经系统皮质下可镇静止痛,缓解紧张情绪[5];肾可补肾气,调冲任。③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双耳所选的穴位上,全部耳贴贴好后,使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用力逐个按压耳穴,力度由轻到重,使患者产生酸、痛、胀感,以耳廓微红有发热感为宜。每天按压3~5次,每个穴位按压1~2 min。从行经第一天开始耳穴贴压,5 d更换一次,每5次为一个疗程,连续治疗3个疗程,随访3个月。

  2.2.1.2 艾灸技术:主要采用艾灸盒的方式。①患者取仰卧位。选穴:对关元、中极穴进行施灸。②操作方法:打开艾灸盒,点燃内部的艾灸,合上艾灸盒的盖子放在关元、中级穴上,艾条距离皮肤2~3 cm,固定灸盒。使局部皮肤发红、发热为度,保证皮肤无红肿,无起泡。艾灸30 min/次,连续灸3 d。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,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。③注意事项:注意艾灸处皮肤情况,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烫伤。如施灸部位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,可自行吸收。告知患者勿动,防止艾条掉落,烫伤皮肤或引起火灾。

  2.2.1.3 其他中医护理:可在秋冬养阴之际,于一年中三九严寒,至本院做三九贴治疗,对应穴位对症贴敷,选子宫,三阴交,中极,命门,八髎穴以温经散寒。

  注意个人卫生,勤换,保持会阴部的清洁。要慎风避寒,夏季要注意吹电风扇时间不易过长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冬季要注意保暖。规律作息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。经期适当进行慢跑、散步、瑜伽等可缓解子宫痉挛的程度,改善盆腔血液循环,促进经血排出,缓解痛经。

  告知患者月经来潮的变化规律,同时进行生理卫生知识宣教,消除患者对月经的恐惧和紧张情绪。利用激励性语言诱导患者,暗示轻度不适属于正常生理反应,减轻患者顾虑,放松身心。通过以喜胜优干预方式,引导患者听舒缓、旋律优美的音乐,克服抑郁、焦虑等负面情绪。

  告知患者少吃寒凉生冷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导致气血凝滞,加重痛经。尤其是在月经期间,避免酸性食物的摄入,如柠檬、樱桃、杨梅、泡菜等,因酸性食物有固涩收敛之效,不利于经血畅行。应食用一些温热、行气的食物,如羊肉、生姜、橘子、荔枝、茴香等。食疗方:干姜艾叶鸡、茴香胡椒焖牛肉等。

  参照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拟定的疗效评价方法。①治愈:经期腹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,经期无自觉不适症状,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;②有效:经期腹痛明显减轻,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,3个月后仍出现疼痛;③无效:经期腹痛及伴随症状均无明显改善。2022年9月20日患者初诊,患者重度疼痛,经量少,血块较多,经行不畅。2022年10月20日,患者月经量较前稍增多,色暗,血块减少,经期腹部冷痛较前缓解,仍有手足畏寒。2022年11月21日月经量适中,无明显痛经症状。通过3个疗程的干预后,患者的痛经已完全治愈。随访二月未见痛经再发。

  现代医学认为,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属功能性痛经,主要与内膜管型脱落、子宫屈曲、子宫发育不全等因素相关,造成子宫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异常而发,也与精神、心理等因素有关。中医认为,原发性痛经属中医学“经行腹痛”范畴,认为其病位在冲任、胞脉,寒凝胞宫、冲任不畅、气血瘀阻,致不通则痛,其中临床上寒凝血瘀型更为常见。患者行经过程中感受寒邪或者食用过量寒冷食物,寒客冲任,导致血气运行不畅、寒则难以温脉,血得寒而凝,继而成瘀,胞宫失于儒养,气血运行失畅,从而导致痛经的出现。故治疗时应遵循暖宫散寒、调补冲任、化瘀止痛的原则。

  痛经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,一般经前一周开始治疗,以活血化瘀,促旧血排出,减轻疼痛为首要。其中中欧体育官网app下载,耳穴压丸和艾灸是两种以中医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外治方法。耳与十二经脉关系密切,且在生理功能上与五脏六腑相关。耳穴压丸中选择的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、止带调经功效,神门穴和神经系统皮质下可镇静、镇痛,内分泌耳穴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各器官功能。可达到调控生殖内分泌、疏通经络、运行气血、调和脏腑,治愈痛经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篇中记载:“脉中之血,凝而留止,弗之火调,弗能取之。”《灵枢·禁服》篇云:“血寒,故宜灸之。”均指出机体气血寒则涩不能流,气血运行不畅需用温法,以通调气血。通过艾灸的热效应、光效应、艾烟及自身药性,调整胞宫的阴阳气血,使寒得温则化,瘀得温则通,气血调和,月经畅通。关元穴是藏精蓄血之所,灸之可温煦胞宫、固本培元、化瘀止痛。中极穴属任脉的经穴,是膀胱的募穴,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任脉的交会穴。中极穴可调理冲任,温通胞脉,任脉通,冲脉盛则月事正常。两穴艾灸共奏调理冲任、温通气血之功。耳穴压丸和艾灸结合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,缓解疼痛,调整内分泌,从而达到治疗痛经寒凝血瘀之证。综上所述,在给予青春期原发性痛经耳穴压丸和艾灸联合治疗后,疗效显著,有效缓解痛经症状,显著改善免疫功能,且具有安全可靠性,值得应用推广。

搜索